PRODUCT
产品中心
联系我们
移动电话:13620045661、13602381201刘工
电话:0769-85309665 传真:85322966QQ:1048038402、1559436599
电邮:bbk100@126.com
地址:广东省东莞市长安镇沙头358省道998号港芝科技园
贵圈线年代各国坦克设计的相互借鉴现象
来源:半岛体育官方入口 发布时间:2024-11-03 10:29:25在摆脱了一战时期的蒙昧和20年代的迷茫之后,坦克在20世纪30-40年代迎来了蓬勃发展的时期,世界各国都意识到了装甲部队的无限潜力。然而,在30年代早期能够独立设计并大量生产坦克的国家并不多,可能只有法国和英国。其他几股“造车新势力”——苏联、德国和美国要么还处于工业化的起步阶段、要么刚刚摆脱《凡尔赛和约》的束缚、要么才从经济危机中缓过劲来,都已经很久没有接触新锐的坦克设计了。在武器制造领域,直接借鉴现有的成功经验是一条屡试不爽的捷径。
雷诺FT-17是第一种带有旋转炮塔的坦克,算得上所有现代坦克的共同祖先。
克里斯蒂M1931和维克斯Mk.E对30-40年代的世界坦克发展产生了非常巨大的影响,但当时的美国和英国军方都不怎么待见这两个设计。
在参考了英法的现成产品之后,这几个国家都发展出了具有自己特色的坦克。二战时期,参战国又通过技术交换和缴获的方式获取了外国最先进的坦克技术,再一次影响了各国的坦克设计。如果追溯历史,我们会发现,很多外形大相径庭的战斗车辆其实都有共同的祖先,而后人整理的所谓“X国坦克科技树”上面的各个车型,很多车型之间其实又不存在很强的传承关系……
在一战末期,德国设计师约瑟夫·福尔默(Josef Vollmer)根据英国菱形坦克的设计,对A7V实施了改进,新的过顶履带车型被称为A7VU,没有来得及投产,战争就结束了。20年代,正在秘密进行武器研究的德国人又接触到了法国人凯格里斯设计的整条式履带,后来又觉得这种设计并不适合坦克,于是就放弃了。
1931年,德国通过转口贸易的方式秘密得到了一些卡登-洛伊德轻型牵引车,后来的所谓“小型拖拉机(Kleintraktor)”的整体布局和行走装置就与之非常接近。加装了战斗室和炮塔的“小型拖拉机”成为了德国第一款投入大批量产的坦克,也就是一号坦克A型。如果不考虑别的因素,纯粹以“科技树”的眼光来看的话,那么虎式、黑豹之流都可以视为那款英国轻型牵引车的直系后代。
序列号为VAE 393的卡登-洛伊德轻型牵引车是专门为德国的订单制造的。
此外,三号坦克A型使用了源自美国坦克的克里斯蒂悬挂系统,美国克利夫兰拖拉机公司(Clatrac)的差速转向系统也对德国坦克和半履带车设计产生了深远影响。保时捷公司在30年代为瑞典的L-60坦克开发了扭杆悬挂,类似的设计后来被用在了二号D/E型和三号坦克量产型号上面。
入侵苏联之后,德国缴获了一些最新型的T-34坦克,其炮塔外形也被德国人借鉴了下去。从此,德国坦克的炮塔设计一改之前的方正和筒状风格,线条变得流畅起来,虎王早期炮塔和鼠式炮塔就是这里面的代表。
T-34炮塔和虎王早期炮塔之间的关系详见:照猫画虎:T-34究竟是怎么样影响德国坦克设计的?
美国早期坦克设计受英法影响浓重,没有过大原创性。30年代早期,鉴于他们自行设计的T1坦克性能并不理想,美国人盯上了当时最流行的维克斯Mk.E坦克。1932年罗克埃兰兵工厂制作的T1E4样车和维克斯Mk.E坦克就非常相似。后来,美国人发现维克斯Mk.E的小直径板簧悬挂跑不快,于是又开发了垂直涡卷弹簧平衡悬挂(VVSS)。1934年问世的T2E1轻型坦克就装备了这种悬挂,行驶速度大为改观,由此,美国30-40年代设计的各种轻型和中型坦克大多都装备了垂直涡卷弹簧平衡悬挂。
美国坦克的扭杆悬挂开发一直不顺利,直到1942年,美国在北非战场缴获了德军三号坦克,作为技术交流,苏联也把一辆KV-1重型坦克送给美国,在学习了这两款坦克的扭杆设计之后,美国坦克的扭杆悬挂开发才步入正轨。1943年出现的GMC T70火炮载具是“地狱猫”的前身,它的悬挂就非常有意思——扭杆类似于KV-1,悬挂摇臂像T-34,而第一对负重轮带减震筒的设计又是从三号坦克那里学来的。随着对外来技术的研究愈发深入,美国坦克扭杆悬挂日渐成熟,直到1944年8月T23E3样车问世,美国的扭杆技术才算过关,T23E3后来发展成了M26潘兴坦克,而每侧6组扭杆,部分扭杆安装附加减震筒的布局后来又沿用了很长时间。
受维克斯Mk.E坦克影响,很多美国坦克都采用了发动机在后,变速箱在前的布局。接触到KV-1和T-34之后,后置后驱的车型也慢慢的出现了。
1945年送到库宾卡来测试的T26E3,这辆车现在已经不知所终了。其量产型就是M26潘兴坦克。
法国30年代初期的雷诺UE牵引车受卡登-洛伊德Mk.VI的设计影响明显,这种影响一直持续到雷诺R35以及哈奇开斯轻型坦克上面。由于受到德国的入侵,法国40年代前半段的坦克发展出现了断层。1944年问世的潘哈德178B炮塔造型能明显看出来借鉴了美国的M3轻型坦克。战争结束之后出现的ARL 44、AMX M4和AMX 50等中型和重型坦克方案,其实都是些法德混血儿,有的干脆准备安装德国的迈巴赫坦克发动机。
1952年问世的AMX 13轻型坦克就更有意思了,它的主炮和指挥塔设计都留下了黑豹坦克的影子,负重轮又很像M24霞飞。
英国30-40年代的坦克设计总体上维持着很强的原创性,但也不能免俗。其巡洋坦克都是美国克里斯蒂坦克的远房亲戚,1948年问世的20磅坦克炮是在德国KwK43坦克炮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
苏联第一款坦克MS-1源自雷诺FT-17,这自然不必多说,其水陆坦克系列最初也是卡登-洛伊德水陆坦克的仿品,但苏联设计师通过你自己的工业情况和实际的需求,对原始设计做出了较大改动。仿制自维克斯Mk.E的T-26,还有仿制自克里斯蒂坦克的BT坦克后期型号也已经和原版大相径庭。根据美国技术人员的分析,KV和T-34的变速箱和侧减速器设计也都源自旧式美国拖拉机。
量产型T-26 M1931和英国原版就存在很多差异,而最晚期的T-26 M1939与早期型号之间的区别也非常大。
很多人认为T-28坦克底子是英国多炮塔坦克,但这并不正确,它其实更像30年代曾被送往喀山坦克学校进行秘密测试的德国“大型拖拉机”克虏伯方案。两者的悬挂设计几乎一致,发动机也是同款,车体制造工艺也差不多,电气系统和天线的设计也非常类似。T-28和“大型拖拉机”的车长位置最早都在车体前方右侧——这倒都是跟当时的英国坦克学来的。后来按照《租借法案》得到的英美坦克对苏联坦克设计亦有影响。
苏联的Tsh系列炮瞄镜和德国TzF 5炮瞄镜乍看上去几乎一模一样,这倒不是因为TzF 5有多么好,而是因为这种铰接结构的炮瞄镜比其他型号更方便安装。苏联的扭杆悬挂,其实是从苏德合作期间获得的三号坦克上学来的。苏联获取的德国坦克还教会了他们很多东西,例如5人车组和顶部带舱门的周视指挥塔。突击炮的成功运用也促使苏联人开发了SU-85和SU-152之类的全封闭固定战斗室自行火炮。二战结束后,通过一系列分析研究鼠式坦克,苏联掌握了大厚度装甲板的焊接和成型工艺,最终用在了IS-4重型坦克上面。
上:苏联Tsh-15炮瞄镜,下:德国TzF 5e炮瞄镜,两者外观惊人地相似。
日本早期坦克型号当中有很多源自英法的设计,但从97中战和95轻战开始走上了一条相对独立的发展路径。1939年的诺门罕战役中,日军遇到了装备截锥形炮塔和长身管45mm坦克炮的BT-7M坦克,后来的97改炮塔就是参考BT-7M的炮塔设计出来的。
捷克的坦克设计也受到了英法影响,但30年代中后期的一些成熟设计已经具备了鲜明的个性,其性能也位居同种类型的产品前列。二战期间,德国和捷克坦克的设计出现了交集——保时捷和斯柯达两家公司的合作,导致保时捷后来设计的坦克多少都有些捷克元素。反过来,斯柯达1942年设计的T24/25中型坦克也采用了德国最新的坦克设计和制造理念。至于LT.vz.38的“德国化”及其变型车、后继型号的开发,那已经足够写一本厚厚的书了。此外,捷克坦克的设计对瑞典和瑞士坦克也产生了不小的影响。
LT.vz.35的悬挂可以视为维克斯Mk.E的捷克本土化版本,另外的地方就没什么相似之处了。
斯柯达T25坦克方案草图,斯柯达坦克对保时捷的影响请见:二战杂记簿(56)。
匈牙利的坦克都是在外来设计上改进而来的,例如“托尔蒂”和“突朗”就分别源自瑞典和捷克设计。二战期间,匈牙利试图向德国购买黑豹和虎式坦克的生产许可,但遭到了德国方面的拒绝,在后来的本土化设计——44M TaS的设计上能够准确的看出,匈牙利人在竭力模仿黑豹坦克。
罗马尼亚的元帅坦克歼击车也相当有意思——它是用源于苏联T-60的底盘,法国发动机,自己设计的倾斜装甲车体,外加各种来源乱七八糟的火炮拼凑起来的。德国人非常看好元帅坦克歼击车的设计,一度想把追猎者的部分总成分享给这个方案(也有说法称,元帅坦克歼击车是追猎者的设计灵感来源),但最后由于罗马尼亚发生政变而作罢。
波兰在二战初始阶段就被击败,他们的坦克没什么存在感,坦克型号也大多源自英国和美国设计。不过,一位波兰设计师设计的旋转式潜望镜却非常成功,在经过改进之后,二战时期的英国、美国、苏联和德国都装备了类似的潜望镜。
波兰设计师贡德拉赫设计的旋转式潜望镜,最早出现在7TP上,详见:维克斯的波兰表亲:7TP轻型坦克(技术篇)。
纵观30-40年代各国坦克设计之间错综复杂的借鉴关系,以“贵圈真乱”来形容似乎并不为过。不过,如果从“形式服从功能”的角度理解,去纠结到底谁抄了谁似乎并没那么重要,只有能够很好的满足当时需求和战场环境的设计,才能可以称为好的设计。从后人的理解和立场出发,永远都只会是一种类似于“事后诸葛亮”的行为。假如没有这些借鉴,那么坦克装甲车辆大家族肯定无法像如今这样兴旺发达,历史的细节也不会这般丰富多彩。
原创作品,没有经过授权严禁转载。欢迎各位军事爱好者关注考证与战史专业公众号:尼伯龙根工厂(Niwerk)。
文中与页底广告为腾讯系统随机分配,本公众平台不对其负有任何形式的连带责任。
立即联系